防災問答

大雨警戒級別及避險要點

(1) 大雨警戒級別

在日本,每年6到7月是被稱作「梅雨」的大雨季節,該季節是地質災害及洪水災害等的頻發時期。本系列向您介紹有關部門在預計將有災害發生時發布的氣象警報和避難訊息等。第一集介紹大雨警戒級別。

大雨來臨之際,有關部門會發布相關訊息,例如,日本氣象廳發布警報和預警等,各地方政府發布避難指示等。按照災害的危險程度和居民須採取的行動對上述訊息進行分級整理,得到的等級就是「大雨警戒級別」。

「警戒級別」分為5個等級,每個級別都對應一個顏色,以便直觀傳達危險程度。例如,危險程度最高的「5 級」為「黑色」,危險程度最低的「1 級」為「白色」。

日本氣象廳在其官網上以14種語言即時發布氣象訊息和災害訊息。其中,「即時風險地圖」用顏色在地圖上顯示災害的危險程度,其顏色與「大雨警戒級別」的各等級顏色相互對應。

(截至2024年6月12日的訊息)

(2)「級別1」與「級別2」

本期為您講解「大雨警戒級別」中的1級和2級。

在「級別1」時,居民應該採取的行動是「關注最新訊息」。日本氣象廳在其網站上發布名為「早期注意情報」的訊息。這些訊息顯示有可能提前幾天發布的氣象警報。請在「級別1」的階段就查看此類訊息,關注有關大雨的最新訊息。

在「級別2」時,居民應該採取的行動是「確認避難方法等」。這是氣象廳發布「大雨・洪水注意報」的階段。請再次確認如果實際需要撤離避難時,應該如何行動。使用災害地圖來了解自己居住的地方可能發生的災害類型,並確認避難地點和避難路線非常重要。

(截至2024年6月13日的訊息)

(3) 「級別3」和「級別4」

本次為您介紹「大雨警報等級」中的3級和4級。

在「級別3」的情況下,居民應進行「高齡人士等的避難」。地方政府會發布「高齡人士等避難」的訊息。氣象廳會發布「大雨・洪水警報」或河流的「泛濫警戒訊息」。高齡人士或身障人士應開始避難。其他人也應確認避難場所,準備好要外出攜帶物品,若感到危險,應主動開始避難。

在「級別4」的情況下,居民應進行「從危險地點全員避難」。地方政府會發布「避難指示」。由於大雨導致地質災害危險性提高,氣象廳會發布「地質災害警戒訊息」,或河流水位上漲的「泛濫危險訊息」。不僅高齡人士等人群,所有身處危險地點的人都應撤離避難。在一些情況下,前往自家附近的牢固建築物中,也能確保安全。請事先確認災害地圖等相關訊息。

(截至2024年6月14日的訊息)

(4) 需在5級警報前避難

本次為您介紹「大雨警報等級」中的第5級。

大雨5級警報旨在要求公眾迅速採取措施保障人身安全,地方政府會相應發布「緊急保障安全」提醒訊息。如果出現大雨5級警報,說明災害已經迫近或有可能已經發生。有關部門會就河流泛濫發布洪災訊息,氣象廳會發布最高級別的大雨特別警報。大家如果此時才開始避難,有可能已經為時已晚。

因此,大家在大雨5級警報發布之前就完成避難工作是至關重要的。換言之,5級警報的作用是提醒未能及時避難人士採取退而求其次的緊急措施。大家請不要誤以為沒有出現5級警報就可以泰然處之,一定要在4級警報發布時、即避難指示出現時就迅速採取避難行動。

(截至2024年6月17日的訊息)

(5) 難以轉移至避難場所時的應對措施

本次介紹「難以前往避難場所時該怎麼做」。

當暴雨連下幾個小時,周邊情況就會迅速惡化,可能無法及時向高齡人士等提供避難訊息和指示。例如房屋周圍已經開始發生洪水,這時轉移到遠處的避難場所反而更可能遇到危險,因此逃到近處的安全地帶或建築物內不失為一個選擇。

倘若外出已經十分危險,可以轉移到建築物的二樓及更高的地方或距離山體較遠的一側,這樣或許會提高存活的可能性。

如果山區的中小河流泛濫,根據距離河流的遠近和海拔的微小差異,受害程度可能有很大差異。此外,距離河流較近以及積水可能較深的地區中,可能發生住宅被沖毀的地區被政府等定為「房屋倒塌等泛濫預想區域」。在這一區域,即使在二樓也無法保證安全,需要另外尋找更加安全的場所避難。

(截至2024年6月18日的訊息)

(6) 設立「自行避難門檻」

本篇將介紹設立「自行避難門檻」的重要性。

發生災害時,防災部門或地方政府等會發布相關訊息。然而,當災害威脅逼近時,行政部門人員無法針對每一個人進行個別應對。因此,不應只是被動接收資訊,而應該先設立「自主避難門檻」,把收到的資訊轉化為行動力,事先決定什麼時候該避難。

平常應隨時關注居住地的災害風險,當可能發生災害時,應盡早開始避難行動。

最重要的是,在周遭狀況惡化前盡早避難。例如,大雨造成河川氾濫的話,就算開車也可能輕易被沖走。當地方政府發布「避難指示」時,處在危險地區的人請盡速開始避難。

高齡及身障人士等移動時需花費較長時間,請在大雨警報3級時就開始進行避難。

(截至2024年6月19日的訊息)

(7) 徒步避難時的注意事項

本篇將介紹「徒步避難時的注意事項」。

避難時應該穿著褲子等方便活動的服裝,為避免受傷,即使是夏季也應穿著長袖、長褲。鞋子應選擇平時常穿的運動鞋,不要穿雨鞋,因為如果雨鞋進水的話,會變得非常沈重而阻礙行動。另外,也應避免穿沙灘涼鞋,以免產生危險。

防災包應盡量輕便,非必要物品不要帶,以免在移動時成為負擔。為了避免跌倒,應選擇後背包,並盡量空出雙手。雨具方面,比起雨傘,雨衣等穿戴式雨具更加安全。

(截至2024年6月20日的訊息)

(8) 避免單獨行動

前一篇介紹徒步避難時的注意事項,本篇將說明避難時,不應單獨行動的理由。

避難時,應盡可能與他人同時行動,避免單獨行動,且不要前往淹水的場所。

在水中行走時,如果積水深度達50公分左右,達到約成人的膝蓋時,在水壓的影響下,即使是成年男性也會變得難以行走。尤其在流動的水中行走時,即使是較淺的積水,也容易因腳下失去平衡而摔倒,導致被水沖走。

在淹水的道路行走時,因為難以看清楚腳下,所以容易被異物絆倒,或是跌進圓孔蓋沒有蓋好的地方、排水溝或圳溝當中被水沖走。如果不得已必須在淹水的地方行走時,首先應避開水深和有水流的地方,並且手持長傘或長棍等,一邊確認腳下安全,一邊小心前進。

(截至2024年6月21日的訊息)

(9) 開車避難時的注意事項

本篇將介紹「開車避難時的注意事項」。

大家常常以為避難時「開車比較安全」,但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

2019年第19號颱風「哈吉貝」造成重大傷亡,在戶外死亡的人當中,有4成是在開車時遇害的。罹難者大多是連人帶車被沖走,或因道路塌陷而翻車。在雨勢風勢增強時,千萬不要以為開車比較安全,就勉強出門上班或返家。

應盡量避開河邊的道路以及有農田的地區。因為水勢上漲後,會看不清楚道路的邊界,恐掉入水中。

此外,河川氾濫可能造成道路受損或塌陷,過去災害中也曾出現過,駕駛沒有察覺道路受損而翻車身亡的意外。即便是平時常行經的道路,也應慎重確認是否安全。

(截至2024年6月24日的訊息)

(10) 車輛容易被沖走

繼前一篇的內容,本篇也將提醒大家開車避難時的注意事項之一:車輛容易被沖走。

在淹水的道路上行駛是很危險的。例如,有時即使看起來淹水不深,但實際上有可能已經積了很多水。

車輛可能會因為被水淹沒而動彈不得或被水沖走。此外,如果無法確認路面狀況,恐因難以察覺路面塌陷或排水溝、圳溝等而掉入其中。因此請不要輕易進入淹水區域,而應繞道而行。

如果汽車淹水,水深約30公分時引擎就會停止;如果水深超過50公分,汽車就有可能漂浮在水中並被沖走。如果是自用客車的話,淹水深度不應超過車門下方,或是車內地板的高度。但是,即使淹水不深,從河流溢出的水流強勁的話,也能輕易把車輛沖走。

(截至2024年6月25日的訊息)

(11) 請留意「地下道」

本篇將接續介紹開車避難時的注意事項之一:留意「地下道」。

穿越鐵路或道路下方的「地下道」地勢比周圍低,因此短時間內就會積水。汽車在地下道中動彈不得,造成駕駛或乘客死亡的意外層出不窮。大雨時,車輛應盡量避免行經地下道。逼不得已必須通過的話,也應一邊小心確認是否積水,一邊謹慎前進。

當汽車淹水時,在水壓的影響下,車門會變得難以打開。為了應付這種狀況,在駕駛座旁邊準備逃生用鐵鎚的話,就能以鐵鎚敲破車窗逃難。

逃生用鐵鎚可以在汽車用品店購買。如果沒有鐵鎚的話,也能以汽車座椅頭枕敲破車窗。將頭枕下方的金屬部分插入車門與車窗間的縫隙,用力一拉就能以槓桿原理破壞車窗玻璃。

(截至2024年6月26日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