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問答

防範閃電打雷襲擊

(1) 怎樣做到盡早察覺?

在日本,打雷造成的死亡事故頻頻發生。尤其是夏季,大氣容易處於不穩定的狀態,打雷閃電較多。本篇介紹怎樣才能防範打雷閃電襲擊。

當聽到雷聲時,請立即躲進建築物內部等安全場所!雖然從看到閃電到聽到雷聲還是有一段間隔時間,但也絕不能掉以輕心,覺得「沒事了」。

聲音以每秒約340公尺的速度傳遞。如果從看到閃電到聽到雷聲有10秒鐘的間隔,那就說明3.4公里以外的地點出現了打雷閃電。但積雨雲的跨度達到數十公里,也就是說,當聽到雷鳴時,您已經在積雨雲下方,那隨時都可能有打雷從天而降。

另外,當濃厚的積雨雲靠近時,會出現一系列變化,例如,四周突然變暗,刮起冷風,下起冰雹,這時候需要提高警覺。當氣象廳發布打雷閃電預警時,也盡量不要外出,或調整外出時間,錯開打雷閃電天氣。

(以上為截至2023年5月25日的資訊)

(2) 打雷的高風險地點 -1 空曠地帶和大海

本篇介紹空曠地帶和大海等容易出現打雷的高風險地點。

在平地、海岸、山頂、山脊等空曠地帶,人體容易受到打雷的直接襲擊,高爾夫球場、露營地、運動場等周圍沒有高大建築的平地十分危險。雖然棒球場等部分場所設有避雷針,但有效避雷範圍最多也就是幾十公尺,如果運動場十分寬廣的話,就非常危險了。

打雷閃電具有易落到高處的性質,有尖頂的物體尤其危險,因此,雷雨天氣請不要撐傘。此外,在沒有高處物體的海上,人體遭受打雷襲擊的危險性也較大。有這樣的例子:打雷閃電通過海水傳遞,致使人體觸電溺水。當察覺到出現打雷閃電時,請立即上岸,並前往牢固的建築內避難。

(以上為截至2023年5月26日的資訊)

(3) 打雷的高風險地點 -2 樹下、活動舉辦場地

本篇介紹容易出現打雷的高風險地點。

在存在打雷危險時,請不要躲到樹下去。打在樹上的雷,其電流有可能轉而傳給容易導電的人體。這就是所謂的「側閃電」。

像樹叢、森林這樣林木茂盛的地點也不安全。不過,如果有5至30公尺的大樹,從樹頂向地面引45度角,在這個角度範圍以內且距離大樹4公尺以上的區域被稱為「保護範圍」,在此區域內是安全的。

此外,像戶外音樂節及煙火大會現場這樣人群聚集的地方,疏散時可能會出現預想不到的困難。河岸地帶跟海水浴場或山脊等一樣,撤離時往往會無處可逃,十分危險。由於人多,因此無法順利離開現場,進而拖延了避難時間。隨時確認氣象資訊,盡早作出離開現場的決斷是十分重要的。

(以上為截至2023年5月29日的資訊)

(4) 前往何處躲避打雷閃電?

本篇介紹應當前往何處躲避打雷閃電。

如果置身於使用鋼筋混凝土等材料建成的牢固建築內,即使打雷擊中該建築,電也會通過墻壁,被地面吸收。另外,堅固的木結構建築也很安全。外出時如果遇到打雷閃電,請前往附近的建築內躲避。

此外,汽車、巴士、電車、飛機等交通工具內通常也是安全場所。但請務必關上窗戶,不要觸摸裡面的金屬零件。

如果在外面遇到打雷閃電且周圍沒有可以躲避的場所,則請用以下姿勢確保安全。具體做法為:雙腳並攏,兩膝彎曲,放低身體,踮起腳尖,減小與地面的接觸面。同時,用手捂住耳朵,以防止耳膜破裂。

(以上為截至2023年5月30日的資訊)

(5) 恢復活動的參考依據

當積雨雲散去後,是否就可以恢復活動了呢?作判斷時,有沒有什麽參考依據呢?本篇就此為大家進行介紹。

恢復活動的參考依據是「30分鐘沒有聽到雷鳴」。但要確定周圍是否還有積雨雲,需要參閱氣象廳官網或本台NHK的新聞應用程式APP等,來確認雲雨圖的雷達回波資訊。

萬一遭逢雷擊時,如果採取迅速救生措施,則有可能獲救。如果有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則可用其救生;如果沒有,則請進行心臟按摩,並聯絡救護隊。

附帶說明一下,將攜帶的貴金屬摘下並不能起到避雷的效果,相反,當遭到雷擊時,如果攜帶了貴金屬,則可減少流入人體的電流。這被稱作「拉鏈效應」。

(以上為截至2023年5月31日的資訊)

(6) 室內避難時的注意要點

本篇談一談在室內避難時的注意要點。

如果置身於使用鋼筋混凝土等材料建成的牢固建築內,即使打雷擊中該建築,電也會通過墻壁,被地面吸收。另外,木造結構建築通常也很安全,但觸摸電話、電器、水龍頭等金屬物品,就有可能遭到電擊。

無論在什麽樣的建築內,置身於室內時,如果遭逢打雷閃電,請距離電器、天花板、墻壁至少1公尺。事實上,有人在車內或家中因打雷而觸電,可見室內也並非百分之百絕對安全。此外,為了保護電腦等,請拔去電源和網線,並保存資料,以防萬一。辦公室的話,採取安設避雷器等對策也十分重要。

(以上為截至2023年6月1日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