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安全问答

警惕黑兼职

(1) 出售存折和现金卡

生活安全问答。近年,相继有居住在日本的外国人在社交媒体上接受“轻松赚取高收入”等邀请,从事所谓“黑兼职”,最终被卷入犯罪的案例发生。本系列将举例说明哪些“黑兼职”绝对不能涉足。

有一种招徕外国人的“黑兼职”是提议其出售银行账户的存折和现金卡。被出售的银行账户可能被用于诈骗等犯罪行为,买卖银行账户本身也是一种犯罪。

据东京警视厅消息,2022年5月左右,居住在东京都和三重县的两名30多岁的越南籍男子,通过社交媒体承诺给予居住在大阪府的另一名越南籍男子报酬,要求并切实收到了其邮寄的现金卡。3人均因涉嫌违反犯罪收益转移防止法而被捕。

据为在日越南人提供支援的非营利组织“日越TOMOIKI支援会”介绍,在越南人注册较多的社交媒体社区中,有多个宣传出售特定银行的账户的帖子。该组织相关人士还表示:“经常听到越南人在回国前卖掉存折和现金卡赚取现金的事。”

东京警视厅呼吁相关人士保持警惕,表示:“从事非法兼职会被逮捕,甚至可能被强制遣返回国。”(信息截至2024年5月13日)

(2) 违规签约智能手机

本期来谈一谈违规签约智能手机的问题。

今年1月,东京警视厅以涉嫌诈骗逮捕了一名40多岁的菲律宾女性。嫌疑人在东京的家电量贩店和手机商店以自己的名义签约了智能手机,但之后将手机转让给他人使用,而手机实际使用人是犯罪团伙成员。

警视厅透露,嫌疑人供述称,自己是受到了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转让手机每台可获报酬10万日元”的贴文的诱惑。警方调查结果显示,嫌疑人签约的手机SIM卡被犯罪团伙用于通过电子支付平台的诈骗活动。

警视厅发出呼吁,违规签约智能手机属于犯罪行为,并且智能手机的购入费用、通信费等都由签约人承担。千万不要被轻易就能赚到大钱的诱惑所蒙蔽。(信息截至2024年5月14日)

(3) 物品交接

本次介绍“物品交接”存在的风险。

据东京警视厅消息,最近在旅日外国人使用的社交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招收兼职人员的“黑兼职”广告。广告词写道:工作简单,只负责交接物品,报酬丰厚。还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在指定的闲置房间内,接收物品即可”。一些人并不知道上述行为属于犯罪,从而纷纷留言应聘。

东京警视厅指出,这些物品中,包括使用他人ID或密码通过网上购物非法购入的商品和以诈骗手段诈取的现金以及毒品。交接上述物品,等于参与犯罪。具体来讲,接收物品,会被指控犯有盗窃罪等;在闲置房间内,接收物品会被指控犯有侵入住宅罪。

警视厅指出:“未过多考虑接受的兼职工作,有可能使你成为严重犯罪的共犯而被逮捕。因此,绝对不要参与其中。” (信息截至2024年5月15日)

(4) 代购

本次介绍“代购”存在的风险。

2022年6月,一名20多岁的中国籍男子涉嫌非法利用铁路公司运营的积分服务,在东京的化妆品店骗取了价值约13万日元的美容液等商品,涉嫌诈骗等而被警方逮捕。

据东京警视厅公布,该名男子在一家卡拉OK店遇到一名隶属于犯罪团伙的中国籍男子,受其邀请做一份简单的代购兼职工作。于是他使用犯罪团伙给的他人账户的ID和密码登录网站,用积分换了商品,并在交货时从犯罪团伙那里领取了4万日元的酬劳。

据警视厅透露,这种“黑兼职”通过社交媒体和口口相传屡屡招人,有不少中国人参与。警视厅称,“绝不要仅仅因为邀请者是同一国家的相识之人、或者因为有朋友也做此事,就轻易地从事可疑的兼职工作”,从而呼吁相关人员多加留意。 (截至2024年5月16日的信息)

(5) 电商代理

本期来谈谈电商代理方面的陷阱。

日本警察厅指出,近期社交网络平台上出现了不少用高回报吸引眼球的贴文,有的称只要在网上销售所提供的物品就可获得高收入,有的希望以高额报酬租借网上跳蚤市场的用户账号。这些都是用以销售违规物品的陷阱,相关活动属于犯罪行为。

其中的一个案例如下:大阪府警2023年8月以违反医药品医疗设备法的嫌疑逮捕了一名30多岁的中国籍男子。警方称,该男子保管有148个假冒名牌化妆品以备销售。根据警方的消息,该男子是销售假冒品牌化妆品等的犯罪团伙的成员,有迹象显示,该团伙在面向中国人的社交媒体平台上招募假冒产品的卖家及发货员。在调查这一案件的过程中,大阪府警还以销售假冒产品的嫌疑逮捕了另两名中国籍男子。

有关方面呼吁公众要提高警惕,不要被“轻轻松松赚大钱”、“合法合规”这样的宣传口号所蒙蔽,避免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信息截至2024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