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问答

避难时如何保护健康

(1) 留意误吞

本系列为您介绍,在灾害中不得不过上避难生活时,应注意哪些事项,以保护健康。本期介绍误吞的情况。

误吞是指食物或水分误入气管。据称,人们在避难生活时缺乏活动,体力变弱,更容易发生误吞。尤其是吞咽能力减弱的老年人,更要特别小心。

在以往的灾害中,吸入性肺炎患者数量有所增加。这种肺炎是由于口腔中积累的细菌随着唾液进入肺部而发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停水,刷牙和假牙消毒等日常护理变得困难。

医学专家敦促人们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也要保持口腔清洁,可以用不含酒精的湿巾或用水沾湿的手帕擦拭口腔。

另外,饭前活动口部,用餐时坐在椅子上而不是地板上,从而保持稳定身姿,也十分重要。(截至 2024 年 2 月 1 日的相关信息)

(2) 防止血压升高

本期介绍避难时防止血压升高的重要性。

如果被迫需要一段较长时期的避难生活,那么就有必要对中风、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循环系统疾病提高警惕。根据以往的教训,有不少人在长期避难的过程中罹患这类疾病而死亡。

有证据显示,血压升高是导致这类疾病发病的一大原因。医学专家指出,有时血压升高很难自我察觉,因此有必要利用避难所等预备的血压计适时监测血压状况。特别对于老年人来说,血压容易升高,因此需要采取保暖、保证充足的睡眠、白天适当运动等预防措施。 (截至2024年2月2日的信息)

(3) 注意营养平衡

本期介绍避难所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

长期的避难生活容易造成营养不平衡。曾在能登半岛地震灾区开展支援活动的一位营养师介绍说,避难所等处能够获得的食材有限,不容易摄取到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其结果可能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或罹患感染症。

在有限的食物中,除了米饭、面条以外,加一些蔬菜和鱼罐头等,尽量组合不同种类的食物,这样有益于营养平衡。此外,用餐时充分摄取水分也很重要。

在饮食方面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地忍着,而是与周围的人或避难所的工作人员商量。(截至2024年2月5日的信息)

(4) 防止体力下降

本期介绍避难生活有可能导致体力下降的问题。

平时我们在做家务和工作时会在不经意间活动身体,但是一旦发生灾害,不得不避难,日常生活就会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老年人,往往会失去许多外出活动的机会。此外,随着避难所的支援日益完善,避难者容易被动接受帮助,从而变得更不想动。如此一来,会导致身心功能和认知能力下降,从而提高患病的风险。

老年人健康专家表示,在避难所生活时,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打扫卫生、分发物资等。(截至2024年2月6日的信息)

(5) 喂养婴儿

这次介绍母亲在避难时为婴儿哺乳的问题。

带着需要喂奶的婴幼儿前往避难所时,有的宝妈无法做到淡定自若地在众人面前为孩子哺乳。但是,营养学家指出,持续母乳喂养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安抚宝宝情绪,因而十分重要。

平时冲调奶粉进行人工喂养的话,在避难所里也不要中断。注意一定要使用经过杀菌消毒的奶瓶。没条件消毒等情况下,可用纸杯喂奶。据说,大人竖着抱住宝宝,纸杯的边缘碰到宝宝的上嘴唇,宝宝就会自己动嘴开始喝奶。(信息截至2024年2月8日)

(6) 心理护理

本期为您介绍灾民心理护理的问题。在避难生活中,保持身心健康十分重要。根据灾害精神医学专家的说法,灾民的精神压力反应,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灾后最初几天,焦虑和恐惧感很强,会导致判断力低下。随后,在灾后1周至6周之间,受压抑的情绪会表面化,有时导致饮酒量增加。

然后在灾后1个月至半年之间,不知所措的情绪逐渐进入恢复期,这也是灾民开始能够考虑未来的时期。

在此基础上,专家还强调,与灾民交谈时,重要的不是“评估”他们说的话,而是以同理心对待。同时,在倾听他们的讲述时,也要做出判断,是否应将其介绍给专业人员等。(截至2024年2月8日的信息)

(7) 儿童的心理呵护

这期谈谈儿童的心理呵护。

儿童在经历重大灾难时也会感到精神压力,可能会表现出不同于往常的一些特征,如无精打采,焦躁不安等。这种时候该如何去面对呢?日本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协会介绍了应注意的事项。

首先要给孩子营造安全感,增加一起相处的时间和身体接触,耐心听孩子讲述。第二是要帮助孩子恢复正常生活。即使是在避难所,也要尽量保持吃饭、刷牙、玩耍等正常的生活习惯。

另外,请不要反复给孩子看灾区的影像。孩子受到的冲击或许会比成年人更大。

虽然儿童具有自我恢复能力,但如果异于平常的行为持续数周的话,请咨询医疗专业人士等。(信息截至2024年2月9日)